这是卡片笔记的发明人 Niklas Luhmann 一篇关于应该如何阅读的文章中的内容。
我们阅读的内容可以大致分为三类,诗歌、叙事、理论。文章主要讨论如何阅读理论型的文章。但在讨论如何阅读之前,我们先解释三类文章有什么不同。
对于叙事型的文章,如小说,科幻文章,文章要求读者不断的回溯已经读过的内容,未来的内容都建立在读者已知过去文字的内容的基础之上,读者不断的被给予他应该还未知的内容。
对于诗歌来说,一般来说诗歌不是一行一行的读到结尾。读者需要充足的短期记忆和多层次的推理能来理解诗歌中的音律元素,不常用的词汇,隐藏在表义之下,通过反义词,比较手法和不同韵律来表现的深意。
对于理论性的文章,除去一些专业的数学逻辑符号,都是通过普通语言撰写,对于撰写文章的作者来说,为了表述某一种概念,他可能有许多中词汇可以选择,但如何选择合适的词汇来表达存在着巨大的随机性,造成文章中可能出现不同的词汇表现相同的概念的问题,即使作者在写作的时候十分小心的用同样的词汇来强调同一概念,也会因为这种一致性的词汇太少而很难让读者分清哪些是真正重要的概念,哪些是一大堆意义不大的辞藻。
这个问题会对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和初学者造成困扰,如果一个翻译并不具备和作者相同的理论水平,很可能就无法将原文的意思翻译准确;对于初学者来说,因为不具备很深的理论基础,可能很难分清哪些是重点,哪些不重要,再读过几章之后就很难记得前几章的内容了。
读理论文章不仅需要短期记忆来理解当前内容,同时需要长期记忆来分辨内容的重要程度,判断哪些是新出现的,哪些是过去章节理论的重复。换句换说读者需要选择性的找出重点并且和之前已经出现的理论网络建立链接,这点光靠脑子记是不太可能的,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 记笔记 ,通过不断的压缩重新组织以经阅读的内容来形成知识网络,再将阅读到的重要内容加入到这个网络当中来巩固知识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