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笔记(Zettelkasten)**系统是德国社会学家 Niklas Luhmann 采用的一种不同于一般我们做笔记方法的笔记系统。和一般的按主题线性的记录笔记不同,卡片笔记系统将笔记拆分为一张张卡片,每张卡片的内容不宜过长,这也是使用卡片的原因,一张卡片能承载的信息量有限。卡片和卡片之间是通过某种索引和位置关系来建立链接,在 Luhmann 的实践中是通过卡片的特定编号规则和在卡片盒中的位置来实现,在有软件帮助的情况下,最完美的替代是超链接。

虽然上文说卡片笔记系统是 Luhmann 采用的笔记系统,但是卡片的笔记方式并不是 Luhmann 发明并推广的,历史上有很多人都采取过与 Luhmann 类似的笔记系统,例如凡尔纳,纳博科夫,钱钟书等等,虽然总体方法上有所差异,但都不约而同的采用了卡片来作为笔记的载体。

笔记分类

在 Luhman 的卡片盒笔记系统中,笔记被分为了四种类型(阿伦斯, 2021),分别为:

  1. 闪念笔记
  2. 文献笔记
  3. 永久笔记
  4. 项目笔记

但目前对我来说并没有看到,我主要专注于永久笔记,并不会特别区分各种笔记的类型,在我看来这个系统最重要的点不在于对笔记分类,那是所有的笔记方法都会用到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另外两个方面,一是单个卡片的内容长度限制,二是使用超链接连接不同的卡片。

卡片盒笔记中最为重要的两个点

  1. 内容长度的限制 内容长度的限制至少有三个方面,一是强迫我们在记笔记的时候精良的精简我们的语言,同时尽可能的描述我们想要记录的想法;二是写短的笔记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小,可以让我们没有负担的随时开始,这里契合了 TED 演讲如何实现最有抱负的目标的观点,积累微小的正确的选择,最终可以带来巨大的成就;三是再回顾笔记时,简洁和清晰的描述有利于我们重新回忆起相关的知识。

  2. 超链接 超链接可以说是卡片盒笔记的核心,将各个卡片的粒度细分后,再通过链接的形式重新组织,可以将不同领域中的相似知识观点链接到一起,随着卡片积累的越来越多,知识之间的链接也会越来越多,知识就越容易被链接和回忆,形成一个正反馈的过程。

卡片盒笔记的更详细介绍

申克阿伦斯的《卡片笔记写作法》是一本全面介绍了卡片盒笔记系统和其相关研究的书籍,值得多读几篇,并根据心得重新调整自己的笔记系统。

Zettelkastsen.de 网站有关于方法的介绍,也有时常更新的 blog ,值得关注。